對于父母來說,生下一個健康的孩子,僅僅是第一步。父母還需要從孩子一出生,就對他們進行正確的教育。
但是我們兒童的教育,有很多錯誤的觀念有的人認為兒童的教育應從七八歲開始。這種觀念為人們普遍接受。而且還有早期教育有損兒童健康的論調,這使一些父母深感恐懼。
就像古諺語說的那樣:“從小時候就可以看到你成人以后的樣子。孩子到三歲時,就已形成了長大之后一些基本的性格和素質!如果我們仔細的分析所有的人都毫無例外從他們身上看到他們三歲以前的環境,以及這種環境對他性格及素質形成的影響。所以三歲以前的教育決定了人的一生。
我們之所以如此重視早期教育,并不是毫無根據的臆斷。有這樣一個例子可以證明。
英國有一對夫婦帶著他們的新生嬰兒出海旅行,行至非洲海岸時遇到大風暴,船被巨浪打翻,全船的人都遇難了,只有這對夫婦帶著兒子爬上了一個海島。海島荒無人煙,并長滿了熱帶叢林。這對夫婦很快就被熱帶叢林里的各種疾病奪去了生命,只留下小司各特。后來一群大猩猩收養了只有幾個月大的小司各特。他就跟著這群動物父母成長。20多年后,一艘英國上傳上的人們在島上發現了小司各特,他已經是一個強壯的青年呢。他跟一群大猩猩生活在一起,像大猩猩一樣攀爬跳躍,在樹枝間蕩來蕩去,他不會用兩條腿走路,也不會說一句人話。人們將她帶回英國,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濃厚興趣?茖W家們像教嬰兒似的教小司各特,力求讓她學會人的各種能力,請問他重歸人類社會。
他們花了十年的功夫,小司各特終于學會了穿衣服,用雙腿行走,但是,他始終都不能說出一句連貫的話來,要表達什么的時候,他仍習慣于像大猩猩那樣吼叫。
這是因為人學習語言能力的發達時期是幼兒時期,而小司各特當時已經20多歲了,他錯過了語言學習的最佳時期,他們這種能力就永遠消失了。這也說明,兒童潛在的能力有著遞減法則。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最重要的就是杜絕這種體遞減。因為這種遞減會使孩子的能力發揮不出來,甚至是枯死。
因此,為了避免和杜絕孩子潛能的遞減,就必須及早對孩子實施教育。人類的遺產為所有的孩子提供了一個全面發展的機會,既然是機會,那么這個機會就有出現的時間,這個時間不在小學,也不再中學大學,而是在學前,尤其是0~3歲。
所以對于兒童早期教育我們給出如下建議:
三歲以前是可以對孩子進行“硬灌”的時期,因為這個階段的嬰兒不會厭煩多次重復的事物。他們依靠自己的直覺,能夠在很短暫的時間內掌握事物整體的模式,他們的這種識別能力,遠遠的超過了成人。由于他們的大腦還處在一個空白狀態,無法像成人那樣進行分析判斷,因此可以說它具有一種不需要理解和領會的吸收能力。如果不把你認為正確的模式,經常的、生動的反復灌入到幼兒尚未具備自主分辨好壞能力的大腦中的話,他也會毫無區別的大量吸收壞的東西,從而形成人的素質。
6月幼兒園報名,9月寶寶要入園,進幼兒園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爸爸媽媽們現...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可以另我們眼前的世界瞬間改變,它就是感恩之心。感恩之心...
語言,是思維能力的綜合的外在表現。故有“言為心聲”之說。孩子從一歲左右到五歲左右...
幼兒有好的睡眠,才會有好的身體。他們每天在園都有2小時左右的午睡時間。如何為幼兒創...
文本標簽: